
11个场馆、11个酒店、4条高速
265个物理站点,643个逻辑站点……
这是他们的通信保障任务
秒级响应,30分钟内到达故障点
1小时内排除故障,24小时待命……
这是他们展现的冬奥保障速度
零重大网络事故、零重要客户投诉、零重大安全事件……
中信科移动用专业、专心、专注
书写了冬奥保障答卷
这份答卷的背后
来自于中信科移动人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倒计时两天·鸟巢周边


中信科移动虹服公司冬奥保障团队(以下简称冬奥保障团队)在站点筹备建设阶段就深度参与。冬奥会重要场馆周边的箱站因时间久,内部布线杂乱,增加了排障难度,开幕式前必须对重要站点周边的二十八个箱站进行整改。冬奥保障团队根据经验对整改标准提出建议,并在割接过程中全程随工,严把质量关。
为了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割接常安排在凌晨进行。北京冬天的深夜,零下十余度的低温,还常常有风雪。在割接鸟巢周边箱站时,突然大雪纷飞。厂家想改变割接计划,但正逢年底工人将返乡,若此时延期将很难按时完成整改任务,这会是赛时保障的重大隐患。
高凤山作为此次冬奥保障团队的项目经理,他顶住压力,坚持要按计划进行。“风雪天气让进度变慢,花费的时间比平常多了一倍,我们从夜里零点一直到凌晨六点才完成,所有人都冻得透心凉,手脚早都没有知觉。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依然完成了任务。”也正是对箱体整改的精益求精,为保障打下了基础。
倒计时一天·速滑馆


受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政策。这意味着他们将数月无法与家人见面。
当蒋蒙接到闭环内的保障任务时,这个拥有十年室分维护经验的技术专家,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投身于国家速滑馆的闭环通信保障中。
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全冰面设计,馆内设备分布密集,为尽快了解每个设备的位置,蒋蒙跟随厂商一起建站,把所有设备的位置记录下来。一个月的时间,每个点位的情况蒋蒙都了然于心。
蒋蒙坦言,每天紧绷着神经,“一方面疫情防护不敢放松,另一方面速滑馆的设备数量多,每天早七点晚七点,都要对所有设备巡检两次。这样遇到问题隐患能及时处理,确保场馆的信号满格。”
晚八点·鸟巢

闭环外的刘彦龙此刻紧张地盯着屏幕,他的眼镜反射着蓝光,似乎比外面的月亮还亮。刘彦龙虽然个头不高,但小小的个子撑起的是超大容量的“脑核”,后台数据、安装、开通、排障、优化每个环节都在脑子里排好了队伍,所有设备的详细资料都成功存档。然而同样存档的是,开场半小时前的惊心动魄……
“彦龙!覆盖酒店的重要基站突然终服!”同事推开门,大喊一声。距离开幕式只有三个小时了,刘彦龙猛然起身,跟着同事投入暴风雪中……
基站处于闭环圈及围栏中间,从闭环外进入围栏区域处理故障,刘彦龙必须升级通行卡。然而,故障在告警,开幕式时间迫在眉睫,客户紧盯着排障进度,升卡还需协调沟通,紧张的氛围压的刘彦龙喘不过气来。但他还是不断提醒大家镇定,“别着急,我们跟闭环里的同事打个视频电话,教他们怎么排查故障,争取两小时内解决!”这时,人群的紧张情绪才有所松弛。
电话接通了,刘彦龙一边协调升级卡,一边远程指挥围栏内的人员协助拍摄机箱照片,从照片初步判定了故障原因。“找到原因了!” 刘彦龙吐出一口气,开始指导同事修复故障处……
终于,大家不负众望,两小时内完成故障处理,圆满保障了开幕式的通信顺畅。
新一天· 再启航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舍弃团圆,网络保障工作每遇到重大节日、重要盛会都是最忙碌的。随着冬残奥会的落幕,中信科移动才真正圆满完成保驾护航的任务。冬奥保障团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三十八天里,他们一直都在现场,却无法看到活动盛况。每当听到现场人群的欢呼声,他们将所有的辛苦与疲惫都忘却,能够贴近祖国的“心脏”为奥运会通信保驾护航,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他们勇当保障“排头兵”,展现了通信人的风采。赛时通信保障一流,共创冬奥会通信服务保障佳绩。他们战之必胜,精益求精,用匠心与坚守交出完美成绩;他们舍弃团圆,迎风冒雪,在千锤百炼中为打造大国通信形象贡献力量;他们勇往直前,让通信“圣火”持续燃烧,让未来成就光明!
--END--
扫码关注我们
CICT Mobile
微信号|cict_mob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