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5G终端登网率可以让5G终端用户更多在5G网络发起业务,对于改善5G用户感知以及运营商5G业务收益均具有重要意义。中信科移动打造了相关解决方案,积极助力运营商实现5G网络与业务高质量发展,驱动5G商业成功。
page
1
不可或缺,改善5G用户感知
5G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正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机遇。从2019年11月至今,我国5G正式商用一年多时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在工信部、产业界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5G网络发展、产业能力、应用创新等方面已取得世界领先的发展成就。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目前我国已开通建设5G基站99.3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95%以上的县区和35%的乡镇,5G终端手机连接数超过3.92亿户。
随着5G商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5G终端普及率的突飞猛进,如何提升5G用户网络体验、发挥5G网络价值,成为运营商重点工作之一。从网络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投入保障大多数用户的感知是各运营商网络规划和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承载在5G网络的业务量对于用户感知体验和业务的发展对运营商也至关重要。提升5G终端的登网率,可以使得5G用户更多地在5G网络发起和完成业务,逐步提升5G分流比,不仅能够有效提升5G用户感知,更可以加速提升5G网络的运营效益。
page
2
三大因素,影响5G分流比
深入分析影响5G分流比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提升5G用户的体验。5G分流比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网络因素、终端因素等。据悉,中信科移动依托从用户接入、驻留、使用三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登网、保持、使用“三步走”策略,为5G有效流量产生开辟了一条分段拆分、精准分析的新思路。
按照“三步走”方案进行拆解划分,5G分流比指标涵盖5G终端占比和5G开关打开比例,5G覆盖率及单用户DOU等多重影响因素,依据分段分析思路,影响5G流量分流比的原因有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是“有网络无用户”。区域内5G有效终端数量和占比较低;部分用户基于流量费用/套餐/终端耗电等因素的考虑,会在统计周期内习惯性关闭5G功能开关;部分用户不会操作或误操作导致5G手机无法使用5G网络;部分用户的终端版本不匹配网络制式(未推送SA版本)或者SA开关默认关闭等因素影响。
第二类是“有用户无网络”。无网络主要是不连续覆盖、深度覆盖不足和个别网络站点故障,一般原因包括:站点规划不合理、5G小区故障或告警、天馈及波束待优化、异厂家边界NCGI配置问题、4/5G网间移动性策略及参数配置问题等,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提升。
第三类是“有用户有网络”。区域内终端及网络同时满足要求,但是因为驻留时长低、用户产生流量小等导致分流效果不理想,一般原因包括:4/5G互操作参数不合理、邻区漏配等问题,影响用户的驻留时长;边缘用户感知差、调度效率偏低、用户行为习惯待培养等影响用户感知和DOU。
第四类是“无用户无网络”。5G网络可以根据需求发展趋势进行精准规划,网络适当提前建设,通过网络促进终端发展,端网协同发展。
page
3
有的放矢,提升5G分流比
5G分流比的全过程涉及多部门业务范畴,需要包括市场、网络(规、建、维、优)、终端等多部门、全行业协同。据了解,中信科移动在5G承建区配合各省客户及业务部门,以用户登网比例提升、高倒流覆盖提升作为抓手,从“规划建设、网络维优、市网协同”三个维度出发,全力配合发展5G网络与用户规模,提升网络覆盖广度与深度,持续优化网络感知,提升5G SA质量。
一是规划建设。依据5G用户和业务发展需求,通过评估5G/4G站点物理站比例,高价值区域的规划和高倒流小区分析进行精准5G规划。通过增加5G基站,提升5G网络覆盖能力。
二是网络维优。对已经商用的5G基站,加强运维效率,对影响业务的故障和告警及时处理,恢复网络可用性。通过4/5G互操作参数门限下探分析,权值参数优化、业务体验速率保障、功率调优等手段助力终端“留得住”和 “愿意留”。
三是市网协同。扩大5G终端和套餐营销,提升5G终端打开5G开关的比例,引导用户习惯,推动SA默开等市场关怀手段。
page
4
积极保障,做好5G网络优化
据悉,在实施中信科移动5G分流比能力提升方案后,可有效提升5G网络质量和5G用户感知,同时进一步提升了5G网络的用户基数和DOU。随着5G登网、分流指标稳步提升,多个省份的5G日均流量大幅度提升,5G分流比指标达到省内中上水平。中信科移动表示,未来将持续做好网络优化保障,不断提升整体网络服务水平与用户使用感知,为5G用户带来精彩的网络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