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行业智慧——6G协同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并发布多项创新成果

2023年9月26日,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关村泛联院”)与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联合举办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2023)”(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以“主论坛+分论坛”形式开展,邀请了国内领军学者、行业协会代表、通信行业专家等行业大咖共话6G研究进展和技术观点,推动6G技术演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其中,主论坛围绕6G宏观环境、产业态势、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等展开讨论,为业界提供方向指引;分论坛以“6G多天线技术演进与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MIMO技术在6G时代的技术创新及多技术融合应用。研讨会同时发布了多项6G协同创新成果。中关村泛联院理事长杨骅主持主论坛环节。

中关村泛联院理事长杨骅主持主论坛环节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长闻库在致辞中指出,展望6G时代,我们将面临和以前5G、4G、3G不一样的发展环境和要求。未来6G协同创新发展以及6G标准研究,关键在于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扎实推进6G发展;二是加强跨域融合,深化支撑能力;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打造统一的6G标准。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长闻库发表致辞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在致辞中指出,面向2030商用的6G,作为典型未来产业,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是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未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进一步加大6G布局。一是持续发力6G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从0到1”的原始技术创新。二是加快建设6G开放试验平台,加快形成标准化推进策略。三是积极参与全球6G标准制定,提升北京6G标准贡献力度。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发表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围绕“提前谋划6G的应用生态建设”主题做主旨报告。报告梳理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生态的现状,指出了现在5G的能力和应用生态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在6G研究中要加强对6G应用生态研究等建议,为我国6G发展提出前瞻性见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做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围绕“现代语义通信与6G”主题做主旨报告。报告中详细讲述了现代语义通信的概念,洞悉6G未来的发展,并且介绍了试验验证成果,对现代的语义通信与AI密不可分的联系展开了全面论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做主旨报告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在《AI赋能6G的思考》的主题演讲中,从AI赋能网络和6G的角度给大家做了分享。指出从6G的应用场景看,网络内生AI是6G系统创新的核心需求,内生AI也是两个目标,一个是AI赋能网络,另一个是网络使能AI。针对AI赋能网络,将从网络运维逐步深化到网络运行,同时也是解决6G需求挑战的关键路径,在AI赋能网络方面,也需要围绕数据、模型、架构和实用四个方面重点攻关。中国移动在数据、模型、架构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尤其是在开放平台方面初步完成了具备算力、数据能力的对外服务开放平台,希望利用好平台服务于大家,中国移动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模式,可以与产业和各种合作伙伴一起携手推动AI赋能网络的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做主旨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陈山枝在《多天线技术与波束赋形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中,回顾了多天线和赋形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享了6G集中式与分布式多天线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天线在卫星上使用的可行性。指出多天线波束赋形,仍然是6G的核心技术,能够提高频谱效率、提高速率。6G多天线朝着更大规模、更低功耗、更高容量、更多功能发展,还能适应不同的场景,像星地融合、VR等。中国信科从3G TD-SCDMA提出智能天线,到4G的多流波束赋形、5G的大规模波束赋形,一直在推进多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针对6G,还会继续压强式的投入到多天线技术的研究,为6G的移动通信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标准和产业化作出贡献,也期待和业界的朋友以及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陈山枝做主旨报告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在《6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演进》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电信在三层四面6G网络框架以及智简网络功能构架方面的考虑,同时就空天地一体的泛在连接分享了中国电信的方案。提出四个方面的思考:在能力方面,6G的特色是通信和感知、AI有机融合,要重点突破高质量数据和AI泛化等难题;在组网层面,中低频仍是6G组网基础,毫米波有望走向成熟,网络共建共享将进一步走向深入,要发挥固移融合、多接入协同的网络优势,特别要重点研究室内低成本覆盖问题;运营层面会借鉴5G的经验,特别是绿色发展,要借助网络AI等技术促进网络智能等级的提升;在标准层面,可先行考虑PDCP层以上的无线接入网云化服务化,面向差异化场景和极致性能需求,6G应支持网络功能聚合和灵活剪裁。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做主旨报告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在《坚持5G-A/6G一体化推进,夯实6G坚实技术基础》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联通对6G的范畴以及关键因素的考虑,同时对于6G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做了介绍,对于未来6G的发展做了思考。指出6G不再是网络技术能力单项系统,一定要有场景应用和技术进步双轮驱动,让6G整个发展整体上为产业发展、应用发展服务,这样就需要全行业,不光是通信行业,还有科研行业和其他学科行业,尤其是应用行业介入进来,共同制定通信的标准,制定6G的场景,这样才可能真正让创新回归到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真正能做到能用好用的路径。6G到标准制定还有3年的时间,到产业化推进还有6~7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夯实6G技术基础以及国产可替代。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做主旨报告

创新成果发布环节由中关村泛联院副院长许晓东主持,主要发布了两项最新6G创新技术成果。

中关村泛联院副院长许晓东主持成果发布环节

1

6G网络架构国拨项目成果

中关村泛联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刘光毅在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科技部6G专项项目-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创新成果。本次发布的6G网络架构创新成果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鹏城实验室、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10家国内通信领域领先的企业和高校共同完成。

中关村泛联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刘光毅发布成果

针对未来移动通信向全场景应用发展以及ICDT融合发展等重要趋势,该项目提出面向多维能力融合的“三层六面”网络总体架构方案,实现“按需服务”的服务范式转变和“一切皆服务(XaaS)”的发展目标,形成《6G网络架构白皮书》、《6G网络内生智能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以数据为中心&ICDT深度融合的网络架构》、《面向全社会、全行业、全生态的网络智能与自治白皮书》、《面向多维立体全场景的6G绿色无线接入网白皮书》共4本白皮书。该系列白皮书为业界首次系统性提出6G网络逻辑功能架构、部署架构及使能技术体系等成果,为6G网络架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


2

《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白皮书》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信科集团首席专家、中信科移动副总经理孙韶辉正式发布了由中信科移动、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北京大学联合完成的《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白皮书》。结合近年来多天线技术理论与相关实现技术的演进情况以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与业务需求的发展趋势,对多天线技术的总体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超维度天线(Extrem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E-MIMO)的概念。

中国信科集团首席专家、中信科移动副总经理孙韶辉发布成果

围绕空间维度扩展这一发展主线,文中分别对多天线系统在集中式部署形态和分布式部署形态中的空间维度扩展方式进行了讨论;针对智能维度,白皮书对通信系统智能化演进与多天线技术维度扩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针对功能维度,白皮书对多天线技术在非传统通信领域的拓展潜力进行了讨论;针对能效维度,面对“双碳”目标与运营成本控制的需求,白皮书对多天线技术在能耗维度优化问题方面所存在的挑战与相应的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与论述,白皮书力图从多天线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推动者的视角,对多天线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潜力进行预判并对其与技术演进方向进行展望。


此外,研讨会还展示了8项6G最新研究成果与原理验证设备,以及部分成果的现场演示,包括:分布式自治网络技术、蜂窝网络高精度定位技术、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大规模天线系统、6G新型空口试验平台、通信感知一体化、高速可见光通信、半静态智能超表面、广义恒模波形等。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研讨会展示区

在下午的分论坛的研讨环节,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们围绕“多天线的演进与发展”的主题展开分享,重点探讨MIMO技术在6G时代的技术创新及多技术融合应用。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集中式和分布式超大规模MIMO的技术挑战和落地应用、智能超表面的应用前景与产业推动、信道建模的标准化工作、多天线系统测试与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张建华做了《信道新特性和容量限对6G MIMO技术演进的几点启示》演讲

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金婧做了《从需求到实践:6G超大规模天线的技术演进》演讲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高级研究员韩瑜做了《超大规模MIMO空间非平稳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演讲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研究所所长宋令阳做了《可重构全息超表面:6G超大规模天线研究的新范式》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张翔做了《大维高频阵列天线基站测试挑战与解决方案》演讲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苏昕做了《面向未来系统的多天线技术》演讲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研究部技术专家高昕宇做了《未来MIMO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演讲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菅梦楠做了《未来多天线技术演进趋势探索》演讲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涛做了《面向未来6G的大规模天线系统》演讲

滑动查看更多


圆桌论坛

当前,6G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使能技术,正在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驱动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将进一步凝聚产业各界的发展共识,激发创新动能,共创产业价值,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END--



扫码关注我们

CICT Mobile

微信号|cict_mobile